教师招聘

首页 > 教师招聘 > 考试题库 >

2021年济宁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3.30)

济宁中公教育 2021-03-31 14:45:15 中公在线咨询在线咨询

【每日一练】

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都属于( )。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表象式道德情感

C.行为式道德情感

D.伦理式道德情感

2.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到( )。

A.超律阶段

B.节律阶段

C.纪律阶段

D.自律阶段

3.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 )的表现。

A.认知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4.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属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学生考试准备作弊时,突然产生愧疚感,这属于( )。

A.理性的道德情感

B.形象的道德情感

C.直觉的道德情感

D.高级的道德情感

6.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或当个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此时其态度与品德的形成阶段主要处在( )。

A.依从

B.认同

C.内化

D.参与

7.研究表明,我国儿童摆脱成人惩罚影响,根据行为本身好坏做出分析判断的转折在( )。

A.5~6岁

B.6~7岁

C.7~8岁

D.8~9岁

8.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人的本质,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与训练。”此说法说的教育是( )。

A.经济功能

B.文化功能

C.生态功能

D.政治功能

9.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多项选择题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自我修养法

E.实习作业法

10. 学校通过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可以逐渐改变社会风气。(判断题)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即由于对某种具体的道德情境的直接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伦理的道德情感具有清晰的意识性和明确的自觉性,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和较强的伦理性,具有稳定性和深刻性。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2.【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趋势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他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无道德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公正道德阶段。

3.【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道德品德的发展会经过依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分别对着的道德水平是依从性水平、认同性水平和信奉性水平。依从水平,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和不稳定性。

4.【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直觉的道德感,即由情境直接引起的、自觉性较低而又有迅速道德定向作用的情绪体验。

6.【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7.【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能够摆脱成人惩罚的影响,表明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即处于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故选D。

8.【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说明了教育具有经济功能。

9.【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教学方法。

10.【答案】√。中公教育解析:社会风气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学生优良品行的形成,同时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建立也可以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

 猜你喜欢

查看更多

 大家都在看

备考公开课
山东公职类备考公开课
点击查看

教师招聘<

招考信息

报考指导

阅读资料

考试题库

各项目入口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