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国考行测可能性推理论证模型之实践论证
可能性推理属于行测考试的重难点,其中削弱加强型题目更是重中之重。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无从下手,但其实在削弱加强题型中有一些常见的论证模型,它们都有对应的削弱加强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解题。今天中公教育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个常考的论证模型:实践论证。
实践论证是指分析一个拟采取的行动方案(方法、建议、计划)对于达到目的的可行性。
比如:某地为提高山区教育水平,提出可以借助网课渠道让山区学生和城市学生接受一样的教育从而提高教育水平。在做决策前,往往需要分析论证的可行性。对于这个例子来说,一方面,通过网课让山区学生接触一样的教育到底能不能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即使有效果,这个措施是否可行?如果这两点不确定,就很难说明这一决策是可行有效的。
因此,在削弱加强的题目中,针对实践论证就可以从以上两个常见角度来削弱和加强:
削弱:1.方案没有可操作性;2.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加强:1.方案具有可操作性;2.方案能够达到目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道例题:
例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12 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 亿,其中青少年用户占了很大比重,开展青少年防沉迷工作刻不容缓。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短视频平台企业研发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每日使用时长将限定为累计 40分钟,打赏、充值、提现、直播等功能将不可用,每天22时至次日 6时,禁止使用短视频 App。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模式的有效性?
A.用户使用“青少年模式”需提交身份证信息等,增加了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
B.不加选择地浏览视频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C.该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识别疑似青少年用户,可能会“误伤”成年人
D.“青少年模式”目前尚无法识别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
【中公解析】答案选D。通过题干信息可以看出,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相关主管部门研发了“青少年模式”防沉迷系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实践论证。让我们质疑该模式的有效性,那我们就看看有哪个选项符合“没有操作性”或“不能达到目的”。
A项指出“青少年模式”会增加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但题干讨论的是“青少年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A选项没有提到,排除。
B项指出不加选择地浏览视频内容,可能会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那“青少年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呢,B选项没有提到,排除。
C项指出“青少年模式”可能会误伤成年人。那该模式是否能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呢,C选项没有提到,排除。
D项指出“青少年模式”目前无法识别网络使用者的真实身份,说明该模式不能判断出网络使用者是否是青少年,也就无法达到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的目的,质疑了该模式的有效性。这也就是通过“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方式进行了削弱。
故本题选D。
实践论证是行测考试常考的论证模型之一。在分析题干时,看到题干是在讨论通过某种方案想达到某种目的的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这属于实践论证的模型。根据问法,寻找针对“有没有可操作性”以及“能否达到目的”这样的选项来进行削弱加强就可以了。希望通过中公教育的讲解大家能够掌握实践论证的模型并在做题时灵活运用,从而提高做题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