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济宁事业单位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4月4日)
1.在我国,公民一词的含义是指:
A.出生在我国的人
B.享有政治权利的人
C.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D.年满16周岁具有我国国籍的人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上级监察委员会与下级监察委员会之间是:
A.领导关系
B.监督关系
C.指导关系
D.协调关系
3.某首饰店误将一枚银戒指当作铂金戒指卖给李某。首饰店的这一行为属于:
A.有效民事法律行为
B.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D.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4.李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王某财物。王某发觉后,随即拿起车上拖把向李某砸去。李某被砸中头部,并因此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构成故意杀人罪
C.防卫过当,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D.防卫不当罪
5.某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王某利用职务便利,以报销假发票的方式,侵吞公共财产共计3000万。对王某的行为应当:
A.以诈骗罪论处
B.以侵占罪论处
C.以贪污罪论处
D.以抢劫罪论处

1.【答案】C。解析:公民,是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的自然人。《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A。解析:《监察法》第10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故本题选A。
3.【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描述的是重大误解,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重大误解属于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C正确,ABD错误,故正确答案为C。
4.【答案】C。解析:《刑法》第20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李某在公共汽车上扒窃,王某的制止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并非独立罪名,此时行为人主观为过失。故本题答案为C。
5.【答案】C。解析:根据《刑法》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王某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侵吞公共财产,构成贪污罪。故本题答案为C。A项诈骗罪特征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B项侵占强调保管物或埋藏物,D抢劫罪强调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