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济宁事业单位卫生类考试—医基判断题每日一练(2021.3.19)
1. 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约80%来自Na+和Cl-,除晶体物质外,血浆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2. 若将正常人的红细胞置于含有胆固醇的血浆中,可减慢沉降率。
3. 将红细胞放置在0.48%的低渗盐溶液中,红细胞会发生全部溶血。
4. 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辅酶物质。
5. 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扩张、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6. 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Ⅱ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7. 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8. 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时,会导致人体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9.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血液中大部分O2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化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
10. 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0~5.5)×109/L,女性为(3.5~5.0)×109/L。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血浆渗透压。(2)溶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颗粒(分子或离子)数目的多少,而与溶质的种类和颗粒的大小无关。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约80%来自Na+和Cl-,晶体渗透压决定细胞内外的水平衡。除晶体物质外,血浆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胶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在血浆蛋白中,白蛋白的分子量小,其分子数量远多于球蛋白,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75%~80%来自白蛋白,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的是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故本题正确。
2.【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红细胞生理。(2)若将正常人的红细胞置于红细胞沉降率快者的血浆中,红细胞也会较快发生叠连而沉降率加速,而将红细胞沉降率快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沉降率正常。通常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的含量增高时,可加速红细胞叠连和沉降率;血浆中白蛋白、卵磷脂的含量增多时则可抑制叠连发生,使沉降率减慢。故本题错误。
3.【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简称脆性。红细胞在等渗的0.85%NaCl溶液中可保持其正常形态和大小。若将红细胞悬浮于一系列浓度递减的低渗NaCl溶液中,水将在渗透压差的作用下渗入细胞,于是红细胞由正常双凹圆碟形逐渐胀大,成为球形;当NaCl浓度降至0.42%时,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而发生溶血;当NaCl浓度降至0.35%时,则全部红细胞发生溶血。故本题错误。
4.【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红细胞的生成。(2)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辅酶物质。故本题正确。
5.【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生理性止血。(2)生理性止血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故本题错误。
6.【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生理性止血。(2)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主要有14种,在这些凝血因子中,除FⅣ是Ca2+外,其余的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故本题错误。
7.【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血型。(2)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抗原为凝集原,抗体为凝集素。故本题错误。
8.【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生理性止血。(2)维生素B12缺乏时,叶酸的利用率下降,可引起叶酸的相对不足。因此,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时,DNA的合成障碍可引起细胞核发育异常,幼红细胞分裂减慢,核质发育不平衡,红细胞体积增大,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故本题正确。
9.【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红细胞功能。(2)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和CO2。血液中98.5%的O2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和运输的。故本题错误。
10.【答案】×。(1)此题考查的是生理学-血液-红细胞生理。(2)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我国成年男性红细胞的数量为(4.0~5.5)×1012/L,女性为(3.5~5.0)×1012/L。故本题错误。